李光弼是唐朝中期一代名将,曾率军平定安史之乱,还镇压袁晁起义。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清楚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人,他的父亲李楷洛原本是契丹酋长,后来在突厥战争中牺牲。李光弼为大唐立下盖世功劳,但也遭到鱼朝恩等人的嫉妒,最后愧恨长逝,结局令
说到唐朝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其实大家仔细的分析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其实也还是比较的有趣的,因为他们对于唐朝的贡献也真的是超级大的,都参演了平定安史之乱了,各个的其他功绩小编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
2023-06-16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将,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虽名气不如郭子仪大,但其军事才能不在郭子仪之下。唐朝是历史上最强
2024-05-19唐代名将李光弼自幼熟读兵书战法,在平定“安史之乱”时,他巧施“美马计”,大败史思明叛军于河阳。话说史思明在邺城自立为大燕皇帝,率叛军长驱直入,连下数城,直逼河阳
2023-06-16 战前形势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河北、卢龙、河东三道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率精兵15万南下。同时派将军何千年至太原,以献俘为名,诱太原尹杨光瞓出迎,随即掳走处
安史之乱,这场唐朝时期的大规模叛乱,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也加速了中央集权的衰落。在这场混乱中,两位杰出的将领——李光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人,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人,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人,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人,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将领,他们在战场上威风凛凛,英勇无敌。其中,仆固怀恩和李光弼是唐朝时期的两位著名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都是一流的。那么,仆固怀恩和李光弼谁更厉害呢?这是一
同为猛将,郭子仪和李光弼到底谁更厉害一点呢?分享:唐玄宗时期爆发的安史之乱,给大唐王朝和天下百姓带来了巨大创伤。郭子仪、李光弼在这段黑暗时期“双星闪耀”,凭借超绝胆识和武略才华,牵引大唐走出黑暗、澄明宇境、保全社稷,立下了不世之功。相比较而
河阳之战,李光弼打败史思明,李光弼率领的部队斩敌数万,俘虏上千的辉煌战绩,不但保存了河阳这个战略要地,而且为以后的大唐中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
人物生平 受父猜忌 史朝义是史思明长子,为人宽厚,所以很多人都归附于他。史思明猜忌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不如他的意,动辄就诛杀九族,因 而人人都不能自保。史朝义身为史
郭子仪生平 早年事迹 郭子仪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上(从九品下,《郭公庙碑铭》碑阴有记载,正史列传有误,修改者注),后累迁至桂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
人物生平 契丹骁将 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周时归降,累官朔方( 治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节度副使,封蓟国公( 一作郡公),以骁勇善战出名,在反击突厥战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他小时候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