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度量衡文章
  • 中国各个朝代的度量衡是怎么变化的

    2023-08-03我国度量衡发展简史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的工作。为了推行米制及其现代形式——国际单位制(SI),废除旧杂制、改革和逐步废除市制、限制使用和最终淘汰英

  • 虞舜时代,如何“乃同律度量衡”?——从原始计量到中国式度量衡标准化体系的形成

    2023-08-09  虞舜时代,如何“乃同律度量衡”?  ——从原始计量到中国式度量衡标准化体系的形成  “律度量衡”,是传统中国的特有概念;“同律度量衡”,则是传统中国特有的事迹与

  • 虞舜时代,如何“乃同律度量衡”?

    2023-08-09  虞舜时代,如何“乃同律度量衡”?  “律度量衡”,是传统中国的特有概念;“同律度量衡”,则是传统中国特有的事迹与功业。《尚书·舜典》就此而称颂虞舜说:“虞舜巡游天

  • 统一六国,文字度量衡,废分封置郡县,哪个是秦始皇最大贡献?

    2024-01-13秦始皇的最大历史贡献非统一六国莫属。六王毕,四海一,没有统一的政治体制,后面所有的统一包括车同轨、书同文以及度量衡等等从何谈起?也不可能采取废除分封制,设置郡县

  • 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

    2024-01-13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物体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 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制度的混乱

    井田制逐步瓦解,井田以外大量土地被开垦成为私田,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个体小农阶层有了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在这场新旧制度的斗争中,许多新兴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反对压迫剥削作出适当让步,或施以小恩小惠,把国民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田氏立国后,旋

  • 北朝度量衡单位量值急剧增长的原因

    国家政权代表国家统一的新趋向,贵族则保持原始社会的旧习惯。中原既定,官吏便贪赃枉法,自行搜刮勒索,政治腐败至极。北魏中后期,孝文帝亲自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颁行俸禄制、均田制,严惩贪污,规定赃满一匹者处以死刑。但各级官吏贪污舞弊相沿成习,不

  • 颁发统一度量衡的命令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立皇帝称号,帝命为“制”,令为“诏”,“一法度衡石丈尺”。统一度量衡的命令就是以诏书的形式发布的。大意是,二十六年,秦始皇兼并了各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得到了安居乐业,立皇帝称号。诏书共40字,简要地说

  • 度量衡技术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如刘徽、祖冲之、裴頠,郦道元、马钧、陶弘景、贾思勰、杜预等。刘徽用他计算出的圆周率测量和计算了魏斛和新莽铜斛。其后,西晋律历学家荀勖,为考校律尺,又对新莽铜斛作了实测,与刘徽测算结果相符。这一时期,各个朝

  • 确立统一的度量衡标准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就是把商鞅制定、并在秦国已实施了一百多年的度量衡制度推广到全国,这一点可以从商鞅铜方升和高奴禾石铜权多次铸(刻)的铭文上得到证实。铜权实测重3075克,折算每斤合256.3克,与秦始皇统一后制造的权,每斤单位量值也相同,这件

  • 隋朝统一度量衡

    为了恢复生产和繁荣经济,又下令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由此可知,隋初开皇年间统一度量衡时,尺度采用北周市尺。斗秤也以北周时实际达到的量值厘定,即以古斗三升为隋之一升,以古秤三斤为隋之一斤,以此三者定为官府和民间的度量衡标准。隋文帝执政期间,面

  • 度量衡大小制产生的原因以及量天尺的使用与发展

    隋统一度量衡尺长29.5厘米,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古秤三斤为一斤。可见在西晋量天尺与日常用尺实际上已开始有了差别。张衡所造浑天仪传到魏晋后,因中原覆败而沉没于北方,宋武帝刘裕平长安,虽得旧器却已残损。量天尺在我国古代测日影、定历法中起到了重要

  • 唐朝度量衡管理制度

    第一条关于校正度量衡器物,规定检定部门依照关市令校正度量衡器,凡不准者,杖七十。两者通情作弊则同罪。利用不合标准的度量衡器贪污官府的财物者,以盗贼罪论处。凡用不准确的度量衡器具而造成物资损失者,以贪污罪论处。入私囊者,以盗贼论处。北司史入粟

  • 明代对度量衡的管理

    度量衡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明王朝一经建立,明太祖朱元璋便着手全面恢复封建秩序。明朝官方使用的度量衡器在中央由工部统一制造,由负责钱粮的户部颁发使用。对街市商用度量衡器已有相当严格的管理制度。“布政司”是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它是省的最高

  • 唐尺及唐朝度量衡对东方各国的影响

    这些尺今藏于日本奈良东大寺一专门存放宝物的正仓院内。为了迅速改变这种落后面貌,于是果断地采取了积极对外开放政策,政府频繁派遣使节来华,大量地引进中国文化、物品,形成一种“全盘唐化”的局面。这些精美的牙尺正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的。日本国原无文字

  • 清代度量衡标准的制订

    清代度量衡制度始订于顺治而完成于康熙、乾隆。以寸法定轻重之准。砝码主要用于国库收支,故叫库平。由营造尺、漕斛和库平组成的度量衡制简称营造尺库平制,这种制度建立起度量衡三者相互校定的关系,是继承汉代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经验,继续探求以自然物为基

  • 北宋统一度量衡及刘承珪创制戥秤

    北宋初创,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后周灭亡的教训,再次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宋太祖在位17年,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北宋局部统一的基础。内藏库崇使刘承珪对历代度量衡作了系统的考证和研究,并检查了太府寺旧藏砝码,发现其中从“一钱至十斤共五十

  • 两宋官订度量衡标准与民间用器之混乱

    由于宋代政府颁发的标准尺,主要是为征收布帛之用,故有“太府寺布帛尺”之称;又因宋初贡赋由三司使征收,故或称三司布帛尺。据历代文献对宋尺长度的考证,多在31厘米左右。辽、金铜权除形制与宋保持一致外,金代五两和100两砝码,每斤单位值均合634

  • 元朝度量衡概况

    迄今未见辽、金、元尺度传于世,甚至史籍也没有明确记载。元代唯权衡器大量出土,成为研究权衡制的可信资料。汴梁路,元时属河南行省,达鲁花赤为蒙古语,意为镇守者。元朝建立后,路府州县录事司及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长官皆设此职。这枚铜权是依行省所发布的标

  • 资本主义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度量衡的关系

    迄今所见明代尺共五支,其中以嘉靖牙尺最精,尺长32厘米,其他各尺长短不齐。一些交通方便的地区,如长江流域,沿海地区等,从商人口竟数以万计。手工业县镇之间由于商业交往频繁而保持着极密切的关系。“两县会同当堂较准”,意谓经过两县官府共同检验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