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记者文章
  • 日本记者揭秘731部队:做“国内不能做的事情”

    日军731部队在二战期间犯下了滔天罪行,该部头目石井四郎中将却在战后逃脱了惩罚,将许多秘密带入坟墓。日本女作家青木富贵子以石井的笔记为线索,寻访了一批了解731部队内情的当事人,查阅了大量新解密的原始资料,在本书中详细剖析了日本细菌战计划的

  • 宋庆龄为何遭诽谤:记者称其与前美军上尉有染

    1947年10月9日,美国记者德鲁·皮尔逊在他的专栏上,以《中国政府隐瞒伟大爱情故事》为题,报道了关于宋庆龄的一则桃色新闻。在皮尔逊的笔下,前美军上尉杰拉德·谭宁邦在重庆为美军服役期间,与55岁的

  • 女记者卧底揭秘娱乐圈六大潜规则

    当有人一提起娱乐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些触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潜规则,今天谁和谁又爆出了不正当关系,谁的裸照又曝光了,谁把谁包养了等等。最近,一篇题为�不是想潜就能被潜!女记者卧底演艺公司揭密潜规则�文章,详细揭秘了娱乐圈里的六大�潜规

  • 民初记者黄远庸:在美国旧金山被狙杀

    黄远庸(1884-1915),新闻记者。江西九江人,名为基,笔名远生。曾在两年内连中秀才、举人、进士三榜而文名大噪。辛亥革命后,在北京任上海《时报》、《申报》特约通讯员。曾参加进步党。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枪杀。

  • 外国记者看袁世凯:获洋人尊重 又能统筹国内各派

    满清朝廷委任他为总理大臣,南方革命党人拥戴他为民国大总统,在这个东方大国的此次危机中,袁世凯左右逢缘,步履轻快而平稳,成为了当前中国最具实权的人物。在过去三年中,袁世凯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从1898年起,他就已经是四万万中国人中最令人瞩目的

  • [多图]记者偷拍曝光“色情之都”东莞地下妓院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菲利普斯(Tom Phillips)走访了广东东莞市中心一家地下妓院,对这个汇集了各地民工的加工业中心的色情行业一探究竟。菲利普斯了解到,不少卖淫女曾经是东莞各类工厂里的外来打工妹;有些是被同乡、朋友拉进这个圈子,有些

  • 记者宣称证据显示希特勒1962年死于阿根廷

    据英国媒体17日报道,日前,英国记者杰拉德·威廉姆斯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采访时宣称,他和同事西蒙·邓斯坦亲赴阿根廷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最新解密的绝密档案,最后发现大量证据都显示希特勒的

  • 中国记者亲历苏联解体:目睹军队倒戈叶利钦

    1978年8月30日,我开始担任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记者,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僵化的政治空气逐渐解冻的过程。在莫斯科,无论是党务会议或是政府会议,普通民众只要掏半个卢布,就可以进会场旁听。1987年以来,被逐渐解禁的言论像是一颗颗炸弹,越

  • 日本记者眼中的袁世凯:用人问题令人痛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历史人物的臧否亦如是。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里,革命史观一枝独秀,历史人物的品评时常囿于暴力革命史观的桎梏,这方面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胡绳。胡绳近代史名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将中国近代史写成“太平天国革

  • 外国记者眼中的蒋介石:是独裁者 政府是独裁政府

    在1943年11月13日出版的《民族》杂志上,史沫特莱对一篇颂扬宋美龄的文章进行批评。那位姓蔡的作者在文章中称:蒋夫人是“中国每一个伤兵的母亲”。蒋夫人“从来没有被时髦纽约的奢侈和

  • 揭秘尼克松试图陷害记者录音:有如黑手党在对话

    1971年,丹尼尔·艾尔斯伯格成功地将美国五角大楼有关越战真相的7000多页内幕文件泄密给《纽约时报》,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战浪潮,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彻底结束越南战争;30多年后,艾尔斯伯格,这位目前已经71岁的老人在

  • 美国记者直击1943年大饥荒:数万国军被百姓缴械

    “神通广大”的美国记者白修德,搭上军用飞机离开重庆飞往宝鸡,然后乘火车至西安,由西安而陕西之东,5天后已经骑马行走在河南大地上。他回忆说:“小村庄比市镇更坏。那静寂是吓人的。人们逃

  • 民国上海女记者的来源:阔小姐歌女 甚至女运动员

    抗战胜利后,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更加热闹了,一向多事的新闻界崛起了一批女记者,记者而为“女”,在当时的社会便似乎大有可谈了。女记者的长相、穿着、能力、情感、生活等无一不是小报和社会新闻类期刊的报道对象,在

  • 美国女记者眼中的奇人:民国第一杀手

    这个书名让我们想起吕克·贝松那部经典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让·雷诺演绎的那个孤独的杀手莱昂冷血之外,却对小女孩充满人性的温情。其实我们的主人公王亚樵也是这样一个不一般的杀手:说他冷,他是腾腾杀手

  • 第一个到卢沟桥报道的记者,失踪85年了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 011937年7月10日,硝烟未散。炮火之中,25岁的记者方大曾背上相机,穿过清晨的北平城,抵达卢沟桥。起初,日军怀疑方大曾是中国军方的密探,将他截住,但见其神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