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董仲舒文章
  • 董仲舒天人之学微探

    董仲舒天人之学微探"><head ><body><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3 align=center border=0

  • 天人三策:塑造了大汉王朝的基本格局

    天人三策:塑造了大汉王朝的基本格局,董仲舒,天人,儒家,孔子,孟子,道家

  • 董仲舒提出一思想,影响后世两千余年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为两汉著名的儒学宗师。汉代尊儒之风如此盛行,离不开董仲舒的功劳。他针对朝廷所求治国方略,提出应当把汉武帝赏识,最终,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

  • 形容“厚积薄发”的诗句有哪些 董仲舒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等……这一学说

    2023-12-01目录导航:形容“厚积薄发”的诗句有哪些董仲舒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等……这一学说刘彻万国觉醒武将搭配形容“厚积薄发”的诗句有哪些《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宦情羁思

  • 外傅之年的典故 董仲舒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2023-12-19目录导航:外傅之年的典故董仲舒的一生是怎么样的赣州有那些历史名人洺州刺史元行冲为时大儒试以缀文操外傅之年的典故外傅之年是指中国汉代时期的大儒外戚傅嘏晚年时,他向

  • “汉代孔子”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汉武帝即位不久,让各地荐举贤良之士,董仲舒得到荐举。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法纪的大一统,必须首先统一思想。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同时,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由“承天意”的帝王来承担。

  • 董仲舒:官场沉浮与学术遗产

    董仲舒:官场沉浮与学术遗产分享:董仲舒,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学学者,以其“天人感应”理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闻名于世。他的一生,既有在官场的辉煌时刻,也有遭受排挤的低谷期。本文将探讨董仲舒的官场经历及其最终的下场,以及他留给后世的学术

  • 董仲舒辅佐了两位王爷,为什么两位王爷都谋反了?

    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董仲舒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董仲舒是谁?就是那位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大儒,那么,这位大儒最终结果如何?要回答

  •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董仲舒从孔孟认为社会有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择其要者定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再将儒家宣扬(仁、义、礼、智、信)合为“五常”,这是“三纲五常”的来历。 “三纲五常”历来被视为皇权专制主义的根基。但是细细看

  •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前140年)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为更好的治理国家,求贤若喝的汉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一.刘彻初次召见董仲舒时就对他说,自从受命登上帝位以来,自己日日夜夜睡不好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

  •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

  • 董仲舒简介-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人物生平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公元134年),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公元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四年后辞职回家。 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

  • 司马迁简介资料-编著《史记》,西汉史学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

  • 董仲舒思想主张,董仲舒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国历史上一位令人难忘的人物董仲舒,提到他很多人会想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在独尊儒术的背后,却有着“天人合一”、“春秋统一”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而察举制则为中小地主提供了一条为官之路。

  • 为何说董仲舒之后就再没儒家思想了?

    说到儒家思想其实说来说去的争议很大,到今天来了依旧有争议,那么有的人却说了,其实儒家思想早就没有了,就在那个董仲舒之后就没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的呢?这样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