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资幼年丧父丧母,因此由哥哥嫂嫂抚养长大,为人聪明好学,很有才能,因此获得名士王允的称赞。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担任司空,掌控朝廷大权。然后曹操大力招揽人才,征召孙资
最近不少的人在问这个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两场战役有没有出现一些这个成语典故,还有这个长平之战的一些成语典故了,其实也还是有的,如果对这几场战役衍生出来的成语典故比较感
高平陵之变,是三国时期曹魏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经过这一次的政变之后,曹魏政权就已经完全被司马懿攥在手中。当时,曹爽的谋士桓范建议他挟天子前往许昌,然而曹爽并没有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的标志性的事件,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司马懿就成为了曹魏实际上的主人,称帝与否并不是太重要的问题。然而在这次的事件当中,司马懿只带了自己的三千
魏明帝曹叡临死之前,托孤曹爽和司马懿,让他们辅佐小皇帝曹芳,当时,司马懿顿首流涕,表示效忠,然而,司马懿最终还是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杀掉了大将军曹爽,篡夺了曹魏大权。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爽手下难道没人反抗司马懿吗?其实,司马懿差
随后,司马懿进宫上奏郭太后,要求废掉大将军曹爽兄弟。曹爽的智囊大司农桓范,立即逃出京城,向曹爽报信,并建议曹爽带皇帝移驾许昌,然后号召天下兵马勤王。然而,曹爽面对司马懿政变,方寸大乱,他不思进取,贪恋京城大将军府邸中的金银财宝和娇妻美妾,幻
正始十年,也是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国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等人,前往洛阳城外的高平陵,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当时,跟随曹爽一起的,还有他的兄弟曹羲、曹训等人。等曹爽一行出了京城,老奸巨猾的司马懿隐忍了十年,终于等到了机会,立即动手了,派兵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等人,陪同魏国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的陵墓,突然起兵,控制了京都洛阳。然后,诛杀了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夷灭三族。从此,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
2023-06-16 高平陵之变一般指高平陵事变。出现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的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零七回的魏主政归司马氏。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
2023-06-16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为华夏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炎帝的陵墓有两个,一个在陕西宝鸡,一个在湖南炎陵县。为什么会有两个炎帝陵墓呢?宝鸡的炎帝陵在天台山,至今尚
高平陵之变:魏晋政权的转折点分享:中国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一场变故不仅改变了一个朝代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史的进程,那就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高平陵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曹魏政权的衰败和司马家族权力的崛起,是魏晋南
公元249年1月,司马懿借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除掉了魏皇族成员曹爽。那些文武大臣想要反对司马懿就成了谋反,因此这些人就不敢乱动了。毕竟他们起兵不但改变不了局面,还存在把自己变成乱臣的可能。再者,太后
司马懿借用曹魏郭太后名义下诏,命自己的亲信接管洛阳城的军队,并关闭洛阳城门。司马懿完全控制洛阳后,即以郭太后之名,下诏罢免曹爽之职。曹爽在得知政变消息后,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天真的曹爽听信司马懿的劝降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