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甲午 文章
  •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诸君子

    雷雨江山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

  • 甲午岁相国李公有北园寄赠之作…寓哀冥寞以广遗韵云

    机事劳西掖,幽怀寄北园。鹤巢深更静,蝉噪断犹喧。仙酝百花馥,艳歌双袖翻。碧云诗变雅,皇泽叶流根。未报雕龙赠,俄伤泪剑痕。佳城关白日,哀挽向青门。礼命公台重,烟霜陇树繁。天高不可问,空使辅星昏。...

  • 甲午中日战争后被俘虏的清朝将士的结局是怎样的?

    纵观近代历史,日本人虐待战俘在世界上都是出名了的。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吧,无论是中国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只要是战俘都受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虐待和折磨。在中国东北地区甚

  • 如果清朝赢得了甲午中日战争,结局会怎样?

    只要一说到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人都不会有什么好感,因为第一反应就会把他们跟侵略战争联系带一起。这个国家在二战时期对很多国家,不仅仅只是我国,都犯下了无法原谅的罪行。不过

  • 甲午战前日本经济迷局:强兵VS富民

    1872年10月14日,明治天皇亲自主持了东京新桥和横滨间的日本第一条铁路线路的建成典礼并敕旨,“朕期待国之富强,为百官万民庆祝,朕祝此等业绩能够更加辉煌,遍布全国”。这道�旨充分表达了,这条铁路的建

  • 血战黄海:甲午忠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

  • 翁同龢:甲午年时的执着与梦想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

  • 刘步蟾:甲午将领寂寞身后事

    刘步蟾(1852-1895),字子香,福建侯官人。1867年求学于福州船政学堂。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后,刘步蟾任右翼总兵兼“定远舰”管带。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他指挥定远舰重创日本敌舰。1895

  • 甲午战败实为“文化力”之败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将武力之战与

  • 甲午前后中日国民心理比较

    甲午战争对中日双方的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两国国运兴衰的分水岭。除了战略、战术以外,军事心理实为主导战局的深层因素之一。

  • 从甲午到“九一八”日本对华的惊人情报战

    原标题:从甲午到“九一八” 日本对华的惊人情报战 1932年2月,上海“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宪兵队召集占领区(fotoe图) 经公众号Vista看天下(微信号:vistaweek)授权转载。 “买卖不如意”“草帽辫行市如何”“近日回沪”“

  • 甲午战败实为“文化力”之败

    2023-06-16  在甲午战争中,相对于中国的一盘散沙,日本表现出“举国一战”的决心。1894年9月,明治天皇将日军大本营迁至距离中国较近的广岛。图为当时的

  • 甲午战败,袁世凯成了罪臣,李鸿章为什么要替他承担罪责?

    2023-09-12甲午战败,袁世凯因为在朝鲜的作为被视为引发中日战争的罪臣,袁世凯在满清大臣和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负面的,几乎被当做甲午战败的罪臣来查办。当时主持中枢的恭亲王曾经质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

    2023-11-20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的相关内容:清军自平壤脱围后,溃奔而北,并集安州。安州南离平壤180里,北倚清川江,南则群山环绕,为平壤以北第一巨镇。此处为日

  • 甲午战败后清朝官员献计用短刀对付洋人军舰

    2023-06-16  近日看《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一书,读到一则趣事,甲午海战惨败后,清廷下诏书征集御敌良策,一时间志士仁人,愤青公知纷纷上书,献计献策,其中不乏有

  • 甲午前后中日国民心理比较

    2023-06-16  甲午战争对中日双方的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两国国运兴衰的分水岭。除了战略、战术以外,军事心理实为主导战局的深层因素之一。刘公岛

  • 甲午战前清军在日本嫖妓斗殴 泄露电报密码

    2023-06-16长崎事件长崎斗殴事件加剧仇恨 朝鲜刺客风波“羞辱日本”甲午海战前,清王朝连出昏招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清王朝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长期

  • 甲午开战前袁世凯曾误判日本出兵规模:仅百余人

    2023-06-16日军军营  上谕军机大臣等:李鸿章电奏已悉。此次朝鲜乱匪聚党甚重,中朝派兵助剿,地势、敌情均非素习。必须谋出万全,务操必胜之势。不可意存轻视

  • 揭秘清政府甲午战败求和找海啸当借口?

    2023-06-16  加以天心示警,海啸成灾,沿海防营,多被冲没,战守更难措手。是用宵旰旁皇,临朝痛哭,将一和一战两害兼权,而后幡然定计。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

  • 甲午战前:清日在朝鲜的利益纠葛

    2023-06-16  1894年6月3日夜,李鸿章签发赴朝命令。从6月6日起,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直隶提督叶志超和总兵夏青云分率士卒从大沽和山海关出发,前往朝鲜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