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国的书法史,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最开始是形象文字,人们最早也是元谋人,慢慢的我们知道了当时的人们把文字刻在骨头上,叫做甲骨文,这样的文字也是一种很大的进
雪后初晴,天地一色,这日景致不错。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时兴起,给远方的友人寄了一封信:“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好久不见,我是羲之。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景致
元·赵孟頫《兰亭帖十三跋》残片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当书法发展到宋代,“尚意”书风盛行,主要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但到了元代,杰出书法代表赵孟頫主张复古,极力推崇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唤起了人们对“二王”书法的重视。赵孟頫(12
2023-10-04战国策是著名的历史典籍,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史料生动,是练短文书写的好素材。本文节录其三篇,A4纸,中楷秀丽笔。请书友批评指正。五国罢成皋五国罢成皋,秦王欲为成阳君求相韩
2023-06-16 《兰亭集序》不仅文章朴素,富有表现力,且在书法艺术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人所称颂。《兰亭集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
2023-06-16
2024-05-26元,纸本,纵29厘米,横220.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鉴藏印:“式古堂书画”朱文印,“仙客”朱文印,“卞令之鉴定”朱文印,“卞永誉印”朱文印,“式古堂”朱文印,
2024-06-01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做。麻纸墨迹本,高28.7厘米,长77厘米,23行,共计235字。又涂抹34字,合计269字。《祭侄文稿》
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一、据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行书技法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
《蔡行敕卷》:宋徽宗赵佶行书艺术的瑰宝分享: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极高。他的书法作品《蔡行敕卷》是其行书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蔡行敕卷》是赵佶为纪念其弟赵构而创作的一幅长卷。全卷共24.
行书是一种很常见的书法,一般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书写方式。很多人平时写字时都喜欢用行书,因为行书的特点就是速度快,效率高。不过速度快的前提是要把字书写清楚,不然就成草书了,所以想把行书练好也需要下一番功夫,所以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行书的特点,以
说到《祭侄文稿》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非常的出名也十分的著名,那么它厉害到了什么地步呢?话说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这个名头就很给力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么厉害的一件书法作品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会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呢?其实当然是有原因的呀,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