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明清文人的性灵——读《明清性灵》"><head ><body><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3 align=center
陈鲁民:文人的背功"><head ><body><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3 align=center border=0
唐代诗人李商隐看到一些达官贵人饕餮终日,破坏环境,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歌──“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竹笋在当时的长安城是非常值钱的鲜味,吃腻了山珍海味的达官贵
古代文人嗜酒,是不争的事实。与酒结缘一生,尽管有悲喜愁苦诸味杂陈,却从饮酒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追寻文化的品味。
一本《世说新语》,一个“竹林七贤”的佳话,给人的感觉,魏晋文人雅极。他们不拘礼法,清谈、吃药、喝酒。嵇康对司马氏不合作;刘伶纵酒佯狂,抬棺狂饮;阮籍惊世骇俗,醉酒两月不醒。但“竹林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为了扭转唐末以来“武胜文弱”的局面,于是便采取了以文治国的国策,并传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故而整个北宋的政治一直比较开明,大臣和文官也敢于发表意见,甚至常常令皇帝陷入尴尬的境地。可如果放到言论管控严格的清朝,这些文人
宋代人的生活情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譬如文人之间的行酒令。而后再由行酒令发展到“小词”、“散曲”等。这是一种文人交往、酬客的小雅文化。从这些“
屈原(资料图)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2年第1期,原题为“文人的殉节”
“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个事件,被称为“焚诗书、坑术士”更为恰当一些。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持统治的稳固,一直在致力于文字、货币、制度的统一和融合,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文化融合。最初阶段,秦始皇的确对六国文人非常尊重,且尝试接纳六国文化,
现代人酒桌之上爱好划拳拼酒,其实古人在酒桌上也偏爱拼酒,不过比起拼酒,他们更加喜爱行酒令,古代的行酒令可不比如今的划拳喝酒,身处古代,若是肚子里没些墨水,少些才气,怕是上了酒桌就该倒下了,既然这样古人又为何如此爱好行酒令?行酒令在酒桌上到底
2023-06-16宋代人的生活情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譬如文人之间的行酒令。而后再由行酒令发展到“小词”、“散曲”等。这是一种文人交往、酬客的小雅文化。
2023-06-16一本《世说新语》,一个“竹林七贤”的佳话,给人的感觉,魏晋文人雅极。他们不拘礼法,清谈、吃药、喝酒。嵇康对司马氏不合作;刘伶纵酒佯狂,抬棺狂饮
2023-06-16 王朝迅速地不得人心,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中国历代王朝,在其画上句号时,总有遗老孤忠、文人学士等为之身殉,演出一番壮烈。但在清朝,反响实在寂寥。按道理,这样一个统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