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前,各苏区的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那么长征期间红军兵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长征到达陕北时红
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追随红军长征的身影,来到陕北黄土高原时,他目之所及,尽是纵横的沟壑与贫瘠的黄土地。斯诺感慨道:“人类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生存,简直是一种奇迹。”然而,中华民族自古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耕耘。茫茫黄土之下,沉淀着深厚的历史记忆
2023-06-16 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前,各苏区的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那么长征期间红军兵力
2023-07-28《南泥湾》是一首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他是由曲作家马可作曲、诗人贺敬之作词,由著名的歌唱家王昆、郭兰英演唱。每当唱起它,就会把人带进难忘的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也更
2023-06-16
2024-05-02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250米,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一般窑洞为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
陕北秧歌主要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小场表演包括水船、跑驴、高跷、霸王鞭等。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男角叫挂鼓子女角叫包头,过去均由男子扮演,挂鼓子的动作朴拙,有武术的爆发力。包头的动作质朴、活泼,具有农村妇女的特点
秧歌吸收当地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成浩浩荡荡的秧歌队。据说孙思邈曾为老虎治病,为便于观察和治疗,曾用一铁圈撑开老虎的嘴,这铁圈就叫虎撑。它在伞头的手中,则成为消灾却病的象征物,又是指挥秧歌队表演和变化队形
陕北秧歌舞,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已有,原为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由此可知,秧歌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故又有人指出,秧歌传自南方,是陕北的一种外来文化。作家曹谷溪在《再谈陕北秧歌》中说:陕北人闹秧歌,就是图个红火。陕北地区闹秧歌习俗由来
陕北抗日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