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西汉时期的霍光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位大臣的,他其实也算是辅佐幼主了,既然是辅佐幼主那一定就是有大权在握的,所以他前前后后几十年都是有很多的权利的,也就是专权了,那么既
1.刘邦为什么没杀吕雉这事,晚年的刘邦,早就以一句深情表白解释了:吕后真而主矣。不愿意动吕后?没能力动吕后?刘邦去世后,能撑起汉朝开国家业的,只有一个吕后。那是根本不能动。汉高
在我国古代有众多的历史朝代,而在很多朝代中,都曾经出现过一种情况,那就是外戚干政。对于皇帝来说,任何一个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的存在,都是不能留着的,但是外戚的势力又是盘根错
(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改名魏忠贤,字完吾。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有两个决定因素,一个是皇帝受到的来自外朝文官集团的威胁
根据《三国志》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
刘邦去世是时候,汉惠帝刘盈软弱,吕后把持了朝政。为了更好的控制刘姓家族,吕后把一些姓吕的女子都嫁给了刘家的公子为妻,以便监视刘家人的一举一动。不仅如此,吕后还重用吕家人,比如吕产、吕禄等人,把他们都封了王。刘家人感到非常的生气,但是无可奈何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太监)极其猖獗,王振、曹吉祥、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人前仆后继,擅权乱政,把大明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终悲壮地亡了国。这样的惨痛结局,大概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所无法想象的。 应该说,朱元璋很有危机意识,特别是对宦官专
削弱宦官势力 李炎在位期间,任用宰相李德裕,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了。会昌二年(842年),宦官首领仇士良煽动神策军声讨宰相,其阴谋被挫败后,李炎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观军容使,领神
2023-08-27《宋史·高宗本纪》记载“十月……丙申,进封桧建康郡王,熺为少师,并致仕。命汤思退兼权参知政事。是夕,桧薨……十一月乙巳朔,追封桧申王,谥忠献,赐神道碑,额为“决策元功,精忠
2023-12-02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三国时老好人鲁肃“有钱任性让周瑜为之折服110有钱就是任性在去年
2023-12-14目录导航:唐代宦官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唐代有多少位皇帝啊?分别有哪些政绩啊唐代宦官唐代比较著名的宦官::一、高力士:唐玄宗宠臣。是大唐一代最有权谋的太监之一。先
2023-06-16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太监)极其猖獗,王振、曹吉祥、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人前仆后继,擅权乱政,把大明帝国搞得乌烟瘴气,最终悲壮地亡了国。这样的
2023-06-16削弱宦官势力<br >李炎在位期间,任用宰相李德裕,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了。会昌二年(842年),宦官首领
明朝的宦官以专权而著名,最贪婪专权的是号称"立皇帝"的刘瑾,他当权共五年,排斥异己,陷害忠良,最终落得个凌迟处死、千刀万剐的下场,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正应了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历史上的太监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个王朝,最终都是经历过宦官专权,然后加速灭亡的情况的,比如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唐朝不断涌现出来的太监,还有明朝末期的魏忠贤,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个朝代的覆灭。然而为什么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病故于热河,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处死了咸丰帝临终前留下来的八位顾命大臣,自此,清朝迎来了长达四十七年的由慈禧太后掌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