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是唐朝宗室名将,唐太宗李世民堂兄。大家应该都知道李世民称帝以后,为了纪念当年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在凌烟阁设立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其中长孙无忌排在首位,排名第二的就是李孝恭。不过李孝恭的知名度和其他将领比起来并不算高,那他为什么能排
李孝恭是唐初名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渊称帝后,李孝恭拜左光禄大夫,后来由他率军攻略巴蜀,此后又平定三十余州。李孝恭是李渊堂侄,他和李世民是堂兄弟关系,李孝恭一生立下无数战功,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将领。李孝恭晚年生活算是比较奢侈豪放,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作为李世民对曾经跟随自己征战,或者在政事上帮助自己的功臣们的一个奖赏,很多人都认为能够进入凌烟阁的功臣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对于凌烟阁的排名,很多人却
说到这个李孝恭,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李世民的兄长,算是一个表兄弟的关系。李孝恭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并没有选择其中一个,而是在关键时刻装疯卖傻,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孝
随着李孝恭南下收复领地越来越多,唐朝也越来越兴盛。李渊也随着老去了,继承人是谁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李孝恭由于不是亲生的,自然是没有皇位的份的。眼看着父亲垂垂老矣,太子和李世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太子觉得李世民是一颗绊脚石,于是千方百计想要除掉他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高祖李渊从侄,曾祖父李虎(第三子李昞即高祖之父,第七子李蔚即李孝恭祖父),北周八柱国之一;父亲李安,隋领军大将军。唐初宗室名将,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二。初封赵郡王,后改封河间郡王。李孝恭为唐开国元勋,灭萧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仁师,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武德初年考中制举,调任管州录事参军。武德五年(622年),陈叔达举荐崔仁师有才能可以担任史官,升任右武卫录事参军,
人物生平 攻略巴蜀 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唐国公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克长安后,下诏拜他为山南道招慰大使,领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段志玄的父亲段偃师,曾任太原郡司法书佐。段志玄身材伟岸,器宇轩昂,但是为人无赖,屡次违反法纪。 611年(大业七年),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段志玄时年十四
人物生平 出身皇家 萧瑀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萧瑀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自以为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刘弘基早年落拓不羁,喜欢结交轻侠之士,因不事生产落得家贫如洗,后以父荫被封为右勋侍,随隋炀帝征讨辽东。行至汾阴县时,刘弘基自料误期依法当斩,便与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矫捷有勇力,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
长安皇宫的凌烟阁内,排列着帮助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的一众功臣的画像,其中排名第二位的,就是李孝恭。李孝恭(591年—640年),唐高祖李渊从侄,曾祖父李虎(第三子李昞即高祖之父,第七子李蔚即李孝恭祖父),北周八柱国之一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兄长,但他不是李世民的亲哥,二者的父亲是堂兄弟。按照现在的话讲,他俩应当属于表兄弟。史书上记载,李孝恭的力气非常大,领兵作战也非常勇猛,是一名非常杰出的军事统帅。李渊当上了皇帝之后,李孝恭就听命带着部队南下打仗去了
李渊父子经过精心谋划,起兵反隋,成为反隋武装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唐朝建国后,从武德元年到武德七年,在平定各方割据势力中,李世民和他的一群谋士武将立下了不世之功。没有谁——包括太子李建成在内,可以和李世民比肩
唐朝的江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是认可的,这也是李世民后来能够杀掉李建成的原因之一。但当时也并不是说,只有李世民是战功最厉害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李孝恭。李孝恭这个名字可能有很多人并不太熟悉,但他是排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