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是古代非常著名的诗人,有着诗豪之称,各位应该都有读过刘禹锡的作品。这次准备和大家介绍一首刘禹锡没那么出名的诗——《春词》。其实这首诗是刘禹锡为自己的好朋友白居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仕途之路可以说是十分的不顺,但他并没有屈服过,他的斗士形象深入人心。永贞革新的失败,导致刘禹锡被贬朗州,此后刘禹锡被唐宪宗召回京城,但他看不惯朝中那些趋炎
《磨镜篇》这首五言古诗出自刘禹锡之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读过刘禹锡的作品,那这首诗算是比较特别的一类。这次作者是将自己比作一面宝镜,期望能有重放光辉的一天,也是将刘
桃溪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有细腰多。...
谢相园西石径斜,知君习隐暂为家。有时出郭行芳草,长日临池看落花。春去能忘诗共赋,客来应是酒频赊。五年不见西山色,怅望浮云隐落霞。...
十年憔悴武陵溪,鹤病深林玉在泥。今日太行平似砥,九霄初倚入云梯。...
刘禹锡被贬10年后作首诗,题目是《竹枝词二首》原文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不过既然是“二首”就说明是两首诗,上面这只是其中的经典的一首,第二首为: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
2024-01-07刘禹锡诗: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究竟是什么色?<br >♥唐刘禺锡赏牡丹<br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滇净少情。<br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br &
2024-01-07看过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朋友,一定会记得这样一个桥段:皇后乌拉那拉·宜修设计让富察贵人流产,便邀六宫妃嫔到她的景仁宫赏花。其间,皇后摘下一朵粉红色的牡丹花,簪
2024-01-07<br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
2024-01-07(1)烘托(反衬、衬托也可以)(1分)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1分)。(2)“真”字加强语气,对牡丹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既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
2024-03-02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br > 秦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监察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
2023-11-23作为一名历史学者,我对于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特别感兴趣。在我看来,刘禹锡的《始闻秋风》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是因为这首诗所描绘的不仅仅是季节的变迁,更
2023-11-25刘禹锡的哪一篇作品让白居易十分佩服?在唐朝文坛上,刘禹锡和白居易是两位最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是大家风范。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位。他
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这是他的“名”,具体还要沉淀到他的诗词中去感受他的“实”。 <br > <br >刘禹锡的诗词集豪迈、清新与古朴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这是大诗人刘禹锡一生的人生态度。他政治上三起三落,却遇逆境不退缩,身处陋室,依旧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人品和高尚的道德永远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