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盘涡晓,黔阳贡物秋。丹砂同陨石,翠羽共沉舟。羁使空斜影,龙居閟积流。篙工幸不溺,俄顷逐轻鸥。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仙。姹女临波日,神光照夜年。徒闻斩蛟剑,无复爨犀船。使者随秋色,迢迢独上天。...
2024-02-13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应该高度谨慎。
2024-02-1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反思隋朝及之前朝代的灭亡和兴起原因时,看到了民众的力量的一种借水与船的关系,来说明要治理国家,就要了解民众的需求,民众的力量
2024-02-13提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名言,一般都会说到魏徵与唐太宗的故事,其实这句话的出处是更早时候的荀子。荀子在《王制》篇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论证了人在国家富强
2024-02-14荀子说的《荀子·哀公》<br >(一)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br ><br >寡人
2024-02-1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
2024-02-1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处--最早出自孔子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
2024-02-1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
2024-02-1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一句是“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
2024-02-1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br >原文见《荀子
2024-02-14“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荀子说的。原文见《荀子。哀公》篇。<br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br >也,未尝知劳
2024-02-14水是百姓舟是君子。<br >唐太宗把君主和人民比作舟和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br >“
2024-02-14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2024-02-14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
2024-02-14唐太宗<br >唐太宗李世民<br >答案:唐太宗(李世民)<br ><br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br ><br &
2024-02-14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人民与君王是对立统一的,人民能成就君王,更能推翻君王的统治。这句话是为告戒君王要善待人民。<br >前进需要动
2024-02-14那是贞观之治,是初唐盛世,君民融洽,农业充足,经济繁荣,李氏王朝蒸蒸日上。<br >这是开元盛世,是贞观遗风,民贵君轻,减销劳税,国力昌盛,大唐天下日趋稳固。<br >不知
2024-02-14在初唐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执政者那里,“民为邦本”的传统已经化为用明确概念提了出来的指导思想。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
2024-02-1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荀子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
2024-02-14一、释义<br >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br >二、谓喻<br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亦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简称“载舟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