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0淹城春秋乐园里,杂家区在儒、法两家对面,有三尊站立塑像,门前案几上一大堆金元宝,十分引人注目。<br ><br >“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雕塑<br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
2024-01-20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一起争鸣,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中前所未有的盛况,可谓群星灿烂,百家思想齐聚一起交融和碰撞,各家的思想既有交锋,又有相互影响。到战国末期,诸子百家的
2024-01-20杂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吕不韦、刘安。吕不韦(?一前235),战国末年秦相,门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且命宾客编纂《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
2024-01-20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
2024-01-20杂家,诸子百家之一,是战国末期及至汉代初期以兼采各家为长的一个学派,杂家的出现代表着百家之间相互吸取、相互融合的演变趋向。杂家的著作以《吕氏春秋》和《淮南
2024-01-20《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代类于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2卷,160篇,20余万字。该书兼收并蓄,细大不捐,是先秦思想文化之总结。以儒
2024-01-20严格说来,“杂家”并不能算做一个流派,因为它并非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自从《汉书•<br ><br >艺文志》第一次将《吕氏春秋》列入“杂家”之列后,这个学派才被正式定名。
2024-01-20杂家,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哲学学派。属于九流之一。杂家著作以秦代相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西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淮南子》为代表,对诸子百家兼
2024-01-20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
2024-01-20《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而成,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
2024-01-20此书虽称杂家,然其中儒家言实最多。(今人指为道家言者,实多儒、道二家之公言。参看论《准南子》处)〈四库提要>谓其‘‘大抵皆儒家言”,实为卓识。按《书大传
2024-01-20杂家并非是独立的一个门派,而是“兼儒墨,合名法”无所不包的学者的合称。这些人大多是战国至汉末时期人,聚于当世名士门下,以为门客。他们的所学甚杂,诸子皆通,百
2024-01-20《杂家》的兼容并蓄<br > 《汉书·艺文志》杂家列为“九流”之一,称其“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
2024-01-20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
2024-01-21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