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腐败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伴随着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原本十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轰然破灭。在西方人眼中,昔日的天朝上国成了落后和野蛮的国度。在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的那个时代,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文人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
男子既然要求女子为夫守贞,就要限制她的行动,不让她对外多接触,剥夺她和其他男子交往的机会,为此,缠足是一个“妙法”。《女儿经》上说:“为什事,裹了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
五四学潮的迅速发动,罗家伦与傅斯年分担的角色各不相同。傅斯年是掌旗人,上马杀敌。罗家伦是操觚手,下马草檄。白话文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神完气足,罗家伦一挥而就。那年,他还未满二十二岁。
五四时期,风云激荡,新旧杂陈,尤其是在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校园里面常常是一边有人宣扬新文化,另一边却有人极力呼吁维护旧传统,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其中就有这么一位身材高挑
我认为辜鸿铭就是真正的民国大师!而且是民国第一大师!文化成就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以字行世,号立诚,祖籍福建,生于马来西亚。从小就深受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精通英语法语等九种语言。他是中国第一个将《论语》《中庸》用英德两种文
董仲舒用天人感应学说推广自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理念,这个政治理念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后世各王朝的正统。每一个王朝的兴衰成亡都有自己的气运,明朝的气运始于元末乱政导致经济崩溃,朱元璋以农民起义领袖的出身不断攻伐并购同样的起义军势力从而获
辜鸿铭的争议,源于他的怪论异行。辜鸿铭祖籍福建,生于南洋,据说懂九国语言,获十三个博士头衔,前半生在海外,后半生在中国,自称东西南北人,异常聪慧,学富五车,曾与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生特立独行,人送 “清末怪杰”之名号。1915年
十世纪初,西方人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以不看辜鸿铭。1857年,辜鸿铭出生在一个马来西亚橡胶种植园里,他父亲送他去西洋留学时,对他的最后一句嘱咐是:“不管你人在何方,都要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辜鸿铭把这句话记了一辈子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于袁世凯死后,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正式到任,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整改,教员一律按聘约合同合作,水平低下的即使外籍学者也必予解雇。而且特别强调教师的自由学术空气,强调: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
1857年,辜鸿铭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字汤生,号立诚,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一位西洋人。换到现在来说,辜鸿铭就是一个混血儿。他祖上是福建省同安县人,后来迁居到了南洋,在这里积聚了不少的财富和声望。 辜鸿铭的父亲在一位名叫布朗的英国人的
二十世纪初,有这样一位中国人曾以中国传统文化征服了整个西方世界,西方无数人以一见他为荣。其中既有俄国皇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这样政治家;更有托尔泰、毛姆、芥川龙之介、泰戈尔这样的文学巨匠,就连“圣雄”甘地也称他是“最尊贵的中国人”,甚至德国、
北京有新民谣曰:西洋人称,“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灯市东口北,有个椿树胡同,西临紫禁城,一繁华之地。该胡同十七号,住着生在南洋,学在西洋,仕在北洋,一辈子不背叛忠君保皇立场,而又名扬海内外的怪才辜鸿铭。 辜鸿铭,又名汤生,
辜鸿铭先生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期,他受邀执教英国文学。这样一个学贯中西的学者,他的外语(课程)学习经说来却十分简单,那便是“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基础打得好,之后的学习才会
辜鸿铭在新文化运动中站在保守派立场,其主张含有一种“中体西用”的色彩,他主张维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对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来改造中国,极力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体系,对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及现代以法律,武力作为统治的手段嗤之以鼻。 一
不得不说,中国近代历史,虽然比较纷乱,但是,却诞生了许多大师。用网友们常说的那句话来说: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黄金年代。如果你细细去研究,你一定会发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成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这里面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兼容并包的北大校
2023-06-16董仲舒用天人感应学说推广自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理念,这个政治理念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后世各王朝的正统。每一个王朝的兴衰成亡都有自己
2023-06-16我认为辜鸿铭就是真正的民国大师!而且是民国第一大师!<br >文化成就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以字行世,号立诚,祖籍福建,生于马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