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的开国功臣这其中就有蓝玉和傅友德,既然都是开国功臣,那么这个蓝玉和傅友德到底谁更加的呢?或者说谁更加的技高一筹啊?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说法的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历史上杀掉自己的开国功臣的皇帝不少,其实他们最担心的无非就是这些功臣最终会功高盖主,以至于盖过了自己的风头,明明自己才是皇帝,但是存在感却不如一个臣子,这是皇帝最忌讳的事情。而死在朱元璋手里的他的开国功臣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傅友德
元末明初,从朱元璋起义到推翻蒙元的统治,乃至后来大明朝的建立,都离不开许多名将的辅弼,说起明朝开国名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徐达和常遇春,其实还有一位名将,其战功不在此二
傅友德起初同朱元璋一样,来自当时社会最为底层的农民,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为了能够活下去,他只能跑去参加起义军,先后追随过李喜喜、明玉珍、陈友谅、朱元璋等。在朱元璋的手中,傅友德得到了极大的重用,而他也相继取得了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等赫
傅友德(约1330-1394)明朝开国名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
朱元璋晚年,因年事已高,担心年幼的朱允炆镇不住那些功臣勋贵,为此胡惟庸案、蓝玉案接踵而来。但朱元璋得了热症,只得停下来养身体。1年后朱元璋养好精神,又可大搞“清洗”运动了。恰在这时,有一个人上门找死来了。这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成天担忧,虽暂时
傅友德是明朝开国名将,他原本参加刘福通的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军归顺了朱元璋,从偏裨将领一直升为大将,战功卓著,朱元璋曾称傅友德: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傅友德打仗非常厉害,曾七战七胜,洪武五年(1372年),傅友德率领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颍川汤沐尽,空羡夥颐王。引言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功臣的屠杀,很多人都有耳闻。毫无疑问,洪武后期,朱元璋为了保住朱家江山的长治久安,确实杀害了很多功臣,所以,他因为此事而被后
庆阳攻坚战,明军在整个北伐期间最为艰苦的一场攻坚战,明军,徐达,元军,庆阳,傅友德,常遇春
2023-11-18傅友德是明朝末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的战功和军事才能备受赞誉。在明朝灭亡的过程中,傅友德为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傅友德的时代傅友德生于明朝崇祯年间,他的军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傅友德伐蜀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功劳有多大?这么说吧,在明朝伐蜀的这一战中,朱元璋主要派遣了三个大将过去,汤和、廖永忠和傅友德,老朱后来平定傅友德的表现最为出色,廖永忠次之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
人物生平 归附太祖 冯胜,初名国胜,后改为胜。与兄长冯国用都爱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筑寨自保。明太祖攻战至妙山时,冯胜随兄长一同归附,受到重用。冯国用累立军功,升至亲
人物生平 童年经历 元至正四年(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定远县一户穷苦人家。父亲早逝,随母度日,家境贫寒。 至正十一年(1351年)农历五月,江淮地区爆发
人物生平 弃农从军 傅友德世代为农,家境不是很宽裕。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元至正十年(1350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到砀山迎接韩林儿,傅友德
人物生平 从军起家 蓝玉从军的时候,一开始在开平王常遇春帐下效力,就任管军镇抚,做事很有胆有谋,面临敌人勇敢,只要征战都是成功的。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后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将昔日的那些功臣们诛杀殆尽的事情,一想到这里,一定有非常多的人认为,朱元璋实在是心狠手辣,丝毫不顾念往日的情面。虽然说担心功臣掌握的权力大了,将来会功高盖主,但是也不至于如此狠心,完全可以夺了他们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