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毕竟大家在学习成语的时候或者玩三国杀的时候,都会出现到这个成语。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这个成语到
只要提起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可能大家第一个想起来的人物就是刘禅。历史上对于刘禅的评价褒贬不一,整体来看可能还是贬低更多一些,因为刘禅不管是跟自己的父亲刘备相比,还是和同辈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
2023-06-16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
2024-02-12望梅止渴:曹操<br ><br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
2024-02-22破釜沉舟:项羽<br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2024-02-23鞠躬尽瘁----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br ><br >三顾茅庐(刘备)<br >鞠躬尽瘁----诸
2023-06-16 所属朝代: 三国时代拼音: lè bù sī shǔ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解释在新环境中得到乐
2023-11-13“乐不思蜀”源自东汉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那时,蜀地的刘备与荆州的孙权联手,共同对抗曹操。刘备征战江南,占领荆州后,便将其妻子孙夫人留在荆州,并许下不娶她的誓言。然而,孙夫人
2024-05-10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
公元263年,三国之一的蜀国灭亡,蜀国后主刘禅被司马昭俘虏。一次,司马昭(魏国大将军)和刘禅一起吃饭,为刘禅表演蜀国的民间舞蹈,刘禅的侍从都感到悲哀,刘禅却像平时一样高兴地笑着。司马昭看到这种情形,便问刘禅:你想念四川的老家吗?刘禅说:心里
本来乐不思蜀并不是一个高频成语,但是三国杀这个游戏让很多人认识了乐不思蜀,那你知道乐不思蜀到底是什么意思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乐不思蜀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可能大家看到这个蜀字就会想到蜀国,不过当时的背景蜀国已经灭
蜀国亡国后,司马昭还故意在刘禅面前安排蜀国的节目,难道就不怕燃气刘禅心中复国的火焰么?可能司马昭也是明白刘禅没这样的魄力,倒是刘禅也明白事理,直接来了一句乐不思蜀,之后也就可以好好养老了。要说刘禅的脾气也是好,在影视剧的形象就像是弥勒佛。不
蜀国最大的不幸可能就是刘备生了刘禅这样一个儿子,导致蜀国真的算后继无人了。后期诸葛亮也没再刘禅身上花费很多时间栽培,估计也是知道刘禅无法成器。邓艾和钟会攻破蜀军后,刘禅选择了直接投降,也算是为当时的士兵还有百姓做了点好事,反正抵抗也是徒劳的
后人对刘禅的评价褒贬不一,总体来说还是觉得刘禅能力偏弱。不过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从这点来看刘禅也是保持了一个永远不会被打破的记录。等蜀国灭亡刘禅被抓后,有一次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念蜀国,然后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我现在就
三国时期的蜀后主,也就是刘备的儿子,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傻瓜一般的人物,这样的人做一个平凡人还好,偏偏成了皇帝,以至于每次被人提起来都要嘲笑一番。尤其是他“乐不思蜀”的故事,更是让人觉得可笑不已,这样一个傻到家的人,倒也算是有傻福,蜀国灭
刘禅到底是不是一个聪明人?可能在多数人的印象当中,刘禅并不是一位能力非常出众的皇帝,但也不昏庸。可为什么刘禅最后要说自己乐不思蜀呢?难道刘禅就甘心刘备等人打下的基业毁在自己的手上么?其实刘禅并不笨,而且还为蜀国的未来想了很多,但天下局势分久
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在历史上的名声着实是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让后世这样笑话了他上千年。但是,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刘禅并非是真的愚笨不堪,相反,他所做的很多事情,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为了保全性命,不
刘禅,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担当的君主,很多人也总以他为警诫,对他进行一些嘲笑或者讽刺。不过后来却又多出来了一种声音,那就是说刘禅这样做其实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毕竟在司马昭的眼皮子底下,刘禅只能这样才可自保。说得有理有据的,让人不
蜀后主刘禅,人们对于他的评价总是偏向于两个极端,一个就是愚蠢,而且蠢得不可救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另一个就是极其聪明,聪明到根本就看不出来他很聪明,俗称大智若愚。结合刘禅的一些事迹,不管怎么分析,好像两种说法都是很有道理的。那么,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