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多数人了解的曹魏,恐怕都是集中在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身上,对曹芳、曹髦、曹奂的了解甚少,因为他们在位时基本上属于傀儡皇帝,一直被司马家所控制。不过曹髦本有机会除掉司马昭,只可惜计划没能成功,导致曹髦英年早逝,死后还贬为庶人。曹髦在位六
司马昭之心,想要篡夺曹魏皇帝的位置,而早在司马懿的时候,曹魏大权就已经落到了司马家的手上,易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而司马昭时期,遭遇过一次来自曹家的反击,反击者曹髦,只可惜最终曹髦失败了。那么,做一个假设,如果曹髦成功杀掉了司马昭,曹魏的命
司马师废曹芳后,曹髦被扶持为新君。但曹髦并不想就这样当一名傀儡皇帝,他想从司马氏的手中重新夺回大权。此后曹髦计划除掉司马昭,可惜事情遭到泄密,曹髦不幸被弑杀。曹髦死后还被贬为庶人,很多人不解,司马昭连弑君都干得出来,为什么他还是不敢称帝呢?
曹髦是魏国第四位皇帝,只不过当时魏国真正的掌权者是司马兄弟,曹髦倒是沦为了当年的汉献帝一般,成了一个傀儡皇帝。但曹髦也是有骨气的,他秘密谋划打算除掉司马昭,最后却因为消息泄露惨遭弑杀。其实曹髦才能出众,平日早就看不惯司马兄弟嚣张跋扈的样子,
曹髦是曹睿之后,又一位颇具血性的魏国国君。曹髦即位时只有13岁,但他早已对司马氏的专权感到不满。曹髦长大后,自己的权势却日益衰退,所以他有了除掉司马昭的打算。不过曹髦采取的方式可能让很多人都没想到,曹髦并没有派人暗杀司马昭,而是自己直接要跟
司马昭虽然野心极大,但是最终也还是没有称帝,他还在世的时候,废掉了曹芳改立曹髦为帝,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皇帝,地位可以说就等同于东汉末年的汉献帝了,即便有再强的治国之才、雄途
说到三国时期的司马昭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人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说到曹髦其实有的人可能不太认识,其实他是曹魏家族的第四位继承人也就是曹魏家族的第四代皇帝了,当然了也是最后
说到司马昭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还是挺厉害的,也想着要把魏国的政权给推翻了,但是当时的魏国皇帝曹髦极力抵抗,最后还是被司马昭杀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样的行为是不是非常值得
曹魏虽然强大,但也只有曹操、曹丕和曹睿在世的时候,保住了曹家江山。等到年仅8岁的曹芳上位时,曹魏政权已经是司马家的囊中之物了。其实曹魏的内斗一直就没有停过,主要还是宗亲
魏晋时期,司马氏夺取了曹魏的政权,虽然曹家名义上还是皇帝,但实际上掌权的已经是司马家了,对于司马家来说,只是缺一个正经的时机来进行最后一步行动。曹髦,他也算是曹家在后期对抗
嘉平六年,司马师杀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李丰在中书两年,魏少帝常常召见他。司马师问李丰皇帝同他说了些什么,李丰不以实告。于是司马师怒,以刀镊打杀李丰。杀夏侯玄则是因为他与曹爽是姑表兄弟,张缉则是魏少帝皇后的父亲。三人都与曹魏
那么司马昭是怎么解决这个棘手问题,让政治平稳地从曹魏天下往司马家族天下过渡的呢?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曹髦是司马家族的最大危险?司马师在废掉曹芳以后,想扶持的傀儡皇帝是曹据。但因为曹据是曹操的儿子,也就是郭太后的叔父。如果立曹据为帝,郭太后一
曹髦之死,是首个皇帝被大臣当众刺杀事件。但这一骇人听闻的大逆不道之举,实际上压根没引起什么众怒,有的只是敢怒不敢言,或者“做戏做全套”的心照不宣。同时,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一次站队的过程:真正表现出忠于曹氏的,直接被司马昭杀了;替司马氏出头的,
甘露五年(260年),魏国皇帝曹髦,不满权臣司马昭独专朝政,于是,集合了皇宫里的卫士和一帮奴仆,大约三百多人,去讨伐司马昭。曹髦仗剑升辇,鼓噪而出,这时,叛徒王沈和王业立即跑去向司马昭报信。当曹髦带着这几百人,刚出南阙不远,司马昭的爪牙贾充
说起高贵乡公曹髦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然而说起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可怜的曹髦,生前说的话都红起来了,自己这个人却没有跟着一起红。<br > 曹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名言知道的不少,但是到底是谁说出这句话的,可能大家就不是很清楚了。<br > 司马昭是曹魏时期权臣,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曹魏第四任天子曹髦。曹髦是魏
曹髦被杀,司马昭是如何实现“司马氏篡魏”的?曹髦被杀,对于司马昭来说,是一件既高兴又棘手的事情。高兴的是,这个最大的威胁被剪除了,司马家族又朝皇位胜利挺进了一步。棘手的是,曹髦毕竟是皇帝,杀曹髦可是一
曹髦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君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出自他之口。曹髦在位时,司马昭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曹髦不堪司马昭的欺压于是便从宫中率数百僮仆前去讨伐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的部将成济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