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 古代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3-07-28  大楚系列之三十九:古代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背后的历史真相  姚丰辉 文  晋国在春秋时候就三分了赵、魏、韩!正是周朝的礼乐制度崩溃才有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百

  • 中国古代文化-古代水利工程-郑白渠

    郑白渠是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秦代郑国渠和汉代白渠的合称,近代陕西省泾惠渠的前身。干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进入洛水,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的建成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干渠长200里,灌溉面积4500顷

  • 古代水利工程-它山堰

    浙江省鄞县它山堰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在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坝顶长42丈,用80块条石板砌筑而成,坝体中空,用大木梁为支架。为防止洪水涌入城市。目

  • 古代水利工程-灵渠

    广西兴安灵渠灵渠是中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又名陡河、兴安运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由于历代不断增修改进,技术逐步完善,作用日益增大,是2000余年来岭南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直至粤汉铁路和湘桂铁

  • 古代水利工程-芍陂

    安徽寿县芍陂,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芍陂灌区面积,在公元4世纪~公元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余顷等说法。自古来芍陂工程的人为破坏严重,多次受到战争波及

  • 中国古代治水和水利工程成就

    它由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部分构成。内江水通过堤防进入宝瓶口,流向成都平原,起着航运、灌溉和分洪三大作用。但飞沙堰前的一段内江为弯道,产生弯道环流,飞沙堰正处弯道凸岸,这可使挟带泥沙的底流向堰外排沙,减少宝瓶口前的淤积以及流入宝瓶口的水

  • 古代水利工程大盘点

    从汉朝开始,中央设置了都水令丞职位,掌管全国水利。由于江淮流域的交通便利及土地肥沃,长江流速比黄河快,年径流量也比较大,因此建立堰塞湖成为了各诸侯国非常重视的首要人物。唐代主要修复了汉朝以来的大部分旧渠,并在黄河下游处引流灌溉农田,这是中国

  • 唐代治水良吏姜师度

    在我国古代的杰出治水者当中,有一位治水成就突出,却并不为人们熟知,他就是姜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