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6 在汉语中,“眼中钉”一词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那么,这个词的这种用法是怎么来的呢?“眼中钉”一词最迟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据史籍记载,五代时期
2023-06-16 “眼中钉”被用来形容最为痛恨、厌恶的人,希望能够除掉他让自己内心得到平复,而这个词语也是有其历史典故的,作为固定词语用流传至今是宋元之后的事,如今已经成为我们常用词之
丁仪(?一220年),字正礼,沛国(治今安徽濉溪)人,丁冲之子,丁廙之兄。 <br > 曹操听闻丁仪很有才学,虽然还没有亲眼见到丁仪,就打算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丁仪,曹操在做决定前,还特意咨询了时任五官中郎将曹丕的意
眼中钉人们常用其来形容极为仇视的人。提起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被百姓称为眼中钉的人是五代时后唐的赵在礼。《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记载:赵在礼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
很多人在表示,自己对另外一个人的恨意的时候,都会把他当做自己的“眼中钉”,这个比喻其实是非常贴切的,眼睛这样重要的地方长了钉子,那当然第一反应就是把它拔掉了,不然难道还留着过年吗?不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是从何而来?人们为什么要把仇人说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