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是明朝时期设立的一个机构,最初的权限也很少,人也不多,然而慢慢发展到后来,内阁的权势越来越大。我们常常说到的张居正就是一位内阁首辅,而他在当时的影响力我们也都有所了解
说到明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不过当时的明朝经济不是很发达,当时官员的俸禄也不高,其实,原因也是很简单,就是因为当时明朝的开国皇帝是
其实在明朝建立之初的时候,是有丞相这一职位的,并且明代有很多人担任过丞相一职。但是由于胡惟庸案件发生之后,朱元璋就直接废除可丞相这个职位。因为朱元璋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
内阁是在明朝的时候创立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和皇帝之间的联系非常多,基本上是皇帝直接授权的。而且这个内阁制度对于明朝的政治生活影响非常大,甚至是取代了前朝的宰相制。那么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明朝宦官的权利可以说是非常的大,甚至是仅次于皇帝了。但是作为内阁大臣,甚至都没有太监的信任度高。基本上都是通过太监来完成事情。那么为什么在明朝,太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毕竟明朝的时候太监是比较泛滥的,而且明朝的太监可是又合法参政权的。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会拿这个太监和内阁首辅进行比较,毕竟这两个职位确实
对于明朝的内阁制度,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制度在明朝的时候,权利是非常大的,而且当时有这个制度就是因为想要制衡宰相的权利。在明朝内阁的巅峰期,内阁的权利几乎和宰相是一样
在政治舞台上总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因各自立场的不同,常常会引起战争。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争斗终于在明朝时期走向巅峰,然而多面开花导致的连锁反应,终使得大明王朝被斗
何吾驺(1581年-1651年),字龙友,号象冈,初字瑞虎,晚号闲足道人。香山(今中山)小榄人。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己未年(1619年)授庶吉士。人物生平崇祯元年(1628年)升左春坊充经筵讲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高拱清除徐阶政治势力后,紧接着在内阁中掀起了波澜。首辅李春芳和次辅陈以勤都是老实人,位列第三的张居正资历最浅,争斗便在赵贞吉和高拱之间进行。赵贞吉和高拱都是个性强、不肯服输的人,高拱掌管着吏部,赵贞吉则把持着都察院,两边排兵布阵,各不相让,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设立丞相,但是后来由于胡惟庸案的爆发,为了加强皇权而废除了丞相。建文四年的时候,设置内阁,形成新的权力中枢,起初内阁大学士只是顾问的身份,并没有参与权力分配当中,到后来随着明朝各种奇葩皇帝的出现,皇帝荒于政事,只得依靠内
张居正,明朝文臣,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张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荆州),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
王锡爵,生于明嘉靖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1534年8月30日),卒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611年2月11日)。字元驭,号荆石,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属江苏太仓)人。王锡爵出生于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其先祖在元末“红巾起义”中,为躲
殷士儋(1522年―1581年),字正甫,又字棠川,济南历城人,因官至内阁大学士,人称“殷阁老”。人物生平殷士儋自幼勤奋好学,嘉靖十九年(1540年)考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任翰林院检讨。后充任裕王朱载垕
彭时(1416年—1475年4月27日),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明宪宗时名臣、内阁首辅。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90年)九月置“四辅官”,户部尚书范敏荐耆儒王本、杜佑、龚敩、赵民望、吴源等任之。四辅官的任务是“协赞政事”,“刑官议狱,四辅官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但“诸人皆老儒,起田家,惇朴无他长”,不能胜任其职,
徐有贞(1407年-1472年),初名珵,字元玉,又字元武,晚号天全翁,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因封爵武功伯,世称徐武功。徐有贞是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土木堡之变后曾建议南迁,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6年5月10日),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袁州府分宜(今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政治家、权臣。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
导读:严嵩自幼非常聪明,也十分好学。他的父亲因为自己一辈子功名无成,十分不甘心,所以更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一心指望儿子能圆他的仕途梦。严嵩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写得一手好文章,刚刚25岁就考中了进士,一举成名,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