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 建安七子孔融被杀其余六人下场如何?有四人因染疫疾而死

    建安七子中,大家最熟悉的肯定还是孔融,毕竟孔融让梨在国内算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历史上,孔融是因得罪曹操被杀,时年五十六岁,那其他六子下场如何呢?据说当时爆发了一场瘟疫,导致很多人染疾丧生,其中陈琳、刘桢、应玚、徐干都是这场瘟疫的受害者。其实传

  • “建安七子”之一应玚

    应[yīng]玚[yáng](177-217),字德琏,东汉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父名应珣,官至司空

  • “建安七子”之一徐干

    徐干(170~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

  •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 “建安七子”的最后一位刘祯,负有盛名却染病而死!_建安七子刘桢的故事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 <br >  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

  • “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为什么知名度最低?_建安七子应玚简介

      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个人中,应玚有何奇特之处,他的生平怎么样? <br >  应玚 [yáng](177-217),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

  • “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相比其他六位有什么过人之处?_建安徐氏宗祠

      提到“建安七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岁让梨的孔融,今天趣说历史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徐干这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br >徐干,字伟长。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徐干也是当时建安七子之一。

  • 位列“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璨,在历史上为什么如此有名?_建安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br >  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千员外,还有一帮文人,

  • 三曹指的是谁?建安七子中的三曹是哪三个人?

      三曹指的是谁?“三曹”指汉魏间曹操(155-220)及其子曹丕(187-226)、曹植(192-232),他们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均以各自的特殊身份,吸引了一代文人,开创了一代文风。  曹操是叱

  • “建安七子”及代表作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

  •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为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到建安七子,这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建安年间,也就差不多三国时期,7位文学家的合称。这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个人基本上就代表了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也就是曹操、曹丕、曹植之外的文学成就。所以这“七子”之说也被基

  • 曹丕是根据什么来选择建安七子的?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选出了七位建安年间最出名的文学家,后来被称为是建安七子,建安七子并不包含曹操、曹丕和曹植,如果光比较文学作品可能曹操和曹植才是当时最顶尖的存在,安曹丕到底是根据什么来选拔这七人的呢?虽然曹丕也有才华,但是无奈自己的父亲

  • 王粲为什么被称为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出身于名门望族,也是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他虽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是却很受当时的左中郎将蔡邕的喜欢。那么他为何受到蔡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