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沈德潜、翁方纲介绍,两人主张什么风格的诗派?

时间:2024-06-30访问:19来源:历史铺

  雍正、乾隆时期,在诗坛上有两大派别:以沈德潜为首的主张“格调”说的诗人和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作家。此外还有提倡“肌理”说的翁方纲和他的追随者,但他们影响较小,不足以和沈、袁两家成为鼎足之势。沈德潜和翁方纲在当时文坛所以能有名,主要在于他们的诗论能吸引一些人,他们的诗作是不能吸引人的。袁枚却不同,他和前一时期的王士祯一样,在诗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过巨大影响。

沈德潜

  沈德潜(1673一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提倡“格调”说,认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他所谓“贵性情”的“性情”是要符合封建正统观念所要求的思想感情,因此他以为写诗必须“温柔敦厚”。所谓“论法”是要学古,古体诗宗汉魏,近体要宗盛唐。沈德潜的这种写诗主张是继承了他老师叶燮的论诗主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并加以发挥,是束缚作家创作的落后的文学主张。这同沈德潜的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有密切的联系,也就必然博得具有同样观念的人的赞成。这种主张更见赏于最高统治者,因之他在乾隆朝曾显赫一时,政治地位更帮助了他的写诗主张的传布。他选的《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风行一时。 他的诗文主要有《归愚诗文钞》,论诗著作有《说诗碎语》。他的诗是贯彻他的创作主张的,缺乏动人的内容。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他提倡“诗必研诸肌理而文必求其实际”,所谓“肌理”含有义理(思想)和文理(文词)两个方面,他反对把义理与文词截然分割,但他又把义理看作是学问,认为“考订训诂之事与词章之事未可判为二途”。在他的写作实践中,就把经史的考据、金石的勘研都写进了诗中,成为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翁方纲

  沈德潜和翁方纲的反对派是袁枚。由于袁枚的“性灵”说是较为进步的文学主张,加之他的诗作也有一定的成就,因此在实际影响上,他的名声超过了沈德潜,本来声势就不很大的翁方纲更不足以和他称雄道霸了。因此,这个时期在诗坛上最活跃的正是“性灵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