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三国演义》给激励知识型员工提供的参考

时间:2024-07-31访问:9来源:历史铺

在2006年底的“中国十大管理实践”会议上,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有关专家提出的2007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之一。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在于他们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或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无法直接测量和评价。知识型员工较之一般员工更有思想,也更为看重老板的承认与鼓励。知识型员工大多是企业各部门甚至是企业高层的中坚力量,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非常重要。

知识型员工比普通员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对国内外许多对知识型员工调查结果分析,不难看出知识型员工注重的因素经过归类有三大方面:心情、成就和薪酬。许多人下海创业、辞职、跳槽无非是“心情愉快,事业有成,薪酬颇丰”中有一部分偏离了自己的期望值。其中有一点离期望值差距较大,就足以令知识型员工流动,改换门庭或另起炉灶。因此,激励知识型员工主要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关于知识型员工激励方面的论文颇多,偏重于理论。《三国演义》中各企业知识型员工众多,那是就我们熟悉的许多著名的谋士。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企业的管理实践,借助《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从三个方面探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一、上级同级和谐的体现—心情愉快1、“鞠躬尽瘁”与“安动我心”的原因知识型员工大多个性突出,不会趋炎附势,惧怕权势。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着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对上级、同级和下级产生影响,因此,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企业领导人对他们的承认、尊重、信任、授权,是知识型员工心情愉快的基础。自古谋士无不将“一等为帝师,二等为帝友,三等为帝臣”奉为圭臬,首先看中的就是企业主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诸葛亮的出山,正是由于年长于他的刘备礼贤下士,将其奉为老师,受到极大的尊重。“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刘备的行为引起关张二人不悦,认为“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刘备不为所动,坚持己见“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由于刘备的知遇之恩,才使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独有偶,吴国重要谋士周瑜也是受到同样礼遇的。孙权之母吴太夫人临终时嘱咐孙权说:“汝事子布、公瑾以师傅之礼,不可怠慢”。周瑜对蒋干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福祸共之”,即使说客云集,“安能动我心”,这也是现代知识型员工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凸显老板尊重和认同的重要性,是激励知识型员工不可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