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4年 和1281年 ,元世祖忽必烈发动的两次侵日战争。日本成功地抵御了元两次粗暴的征伐,也导致了日本对中国的鄙视和敌视,同时又激起了日本人大和民族意识的高涨,使日本的具有神国观念的日本主义更加强烈与自信。元世祖征日的后遗症除了导致中日
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为洗刷澶渊之盟的城下之耻,而掀起了“天书降神”的泰山封禅运动。另有说法是真宗迷信道教,大搞荒诞无稽的迷信活动。而终结天书运动,是刘娥临朝听政期间的一大政绩。事件背景在"澶渊之盟"的背景之下,宋辽议和对&
中国历史上,直言敢谏的官员不少。宋朝太后刘娥执政时期也有这样一位直臣,正是因为他,刘娥才垂帘听政十几年,却不称帝。鲁宗道是安徽亳州人,家境贫穷,父母早逝,从小生活在外祖父家。高中进士后,被任命为濠州定远尉,随后继任海盐县令,数年又改任歙州军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是可恨的,也是悲惨的。有的亡国之君自取其辱,亡国活该;有的亡国之君是王朝积重难返,只是他生不逢时,碰到亡国之时。在历史上,几乎都是新君面对旧主,出现两个亡国之君在一起的情况只有一例,那就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和宋徽宗赵佶。这两
北宋著名大臣赵抃,字阅道,死后谥号清献。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刻苦努力,景祐元年(1034)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历任参知政事、太子少保。赵抃在世时以清廉和勇于进谏闻名,为人品德高尚、和蔼敦厚、宽容厚道,宰相韩琦称他是“世人标表”。担
宋太祖巩固了帝位后,将全国统一的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那时,宋的周围,南有荆南、武平、南汉,西有后蜀,东南有吴越、南唐,北有北汉,依然是群雄并峙的局面。加上北边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夏国,虎视眈眈。面对小国林立、群雄割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四十岁的苏轼在王安石如火如荼的新政变法中,被排挤出东京开封,到杭州任地方官。一个精神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境遇的改变怨天尤人,苏轼在杭州甩开膀子治理西湖水患,创办救助弱势群体的福利院等一系列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民心
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
范雍,北宋大臣,虽然名声远不如他的本家范仲淹,但还是很有作为的。此人敢于直谏,甚至不惜说狠话。公元1029年,玉清昭应宫因雷击起火被烧,朝野震骇。玉清昭应宫是宋真宗时期修建的,规模宏大,共有3610间房,花费了北宋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给北宋
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为什么说他是历史上最狠毒的皇帝呢?下面为您一一道来!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七月,在攻打燕京(今北京)的高粱河战役中,当赵光义中箭受伤逃跑而下落不明时,竟然发生了一件十分
《推背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预言书,据传是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本来是用以推算大唐国运的书籍。相传李淳风某日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是否属实,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脉络。袁天罡见
在《宋代市民生活》一书中,历史学家伊永文介绍了宋代的“关扑”习俗,是一种博彩营销。关扑在两宋极为流行,不亚于今天的麻将,许多商家都允许买家选择以对赌代替现金支付,广大消费者们也乐此不疲。具体玩法是:当买家看中一件商品,并选择以关扑交易,商家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从秦始皇到宣统一共有两三百个,只听说有好皇帝、坏皇帝,从未听说有真皇帝、假皇帝。王莽在公开篡位之前曾经称过摄皇帝、假皇帝,那个假字不过是指暂时,代理之意,不是指的真假之假。本文所说的宋代这个假皇帝,是指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
高平之战是北汉与后周之间的一场战役,此役后周大胜。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后不久,北汉刘崇联合辽国乘机南下,打算乘后周内部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打击后周的力量。二月,契丹派杨衮率骑兵万余及步兵五万余人,到达晋阳(今太塬),两军会师晋阳,
历朝皇陵中,宋陵可能是最“简陋”的。巩义宋陵完全不及汉唐明清皇陵之宏大壮丽。有人说,洛阳邙岭上随便哪个帝王的陵丘都比宋陵大。巩义宋陵多散落在荒野,成了庄稼地。尽管也立了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牌子,却看不出有什么保护措施。一个最富庶、文明的
世人都说大宋朝是文人的黄金时代。一切的幸福,源自于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当年太祖以武力夺取后周天下,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太祖杯酒释兵权,并且从制度上压制武将,抬高文臣。于是重文轻武,遂成两宋风气。不过,宋太祖真的是重文轻武吗?在宋人笔记《湘山
不计历史影像依旧模糊的三代,自秦统一后的中国历史也已经够长,但仔细盘点盘点,其中能确立相对长期安定秩序的统一王朝,还真不多。苏辙说,三代以下“能一天下者四君”,分别指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再加上苏辙没机会看到的明、清两代,也无非汉
如果你展开《清明上河图》,仔细些看,可以在画中的城门外,找到三个乞丐,一个似乎是残疾人,坐在地上乞讨,另一个是孩童,还有一个是位老妇人。可谓很有代表性。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急剧,贫富分化悬殊,城市里出现大量流浪乞丐,是不必意外的事情。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前本来是个闯南踏北的好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一道宫墙把他与外界喧哗热闹的社会隔绝开来。然而他喜好热闹的习性和对自己皇位深深的担忧常常促使他走出宫去,微服私访。《续资治通鉴长编》曾有“太祖初即位,亟出微行”的记载。《涑水纪闻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