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大蒙古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在熙宁变法时提出的著名的“三不足”观点。特别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一直被当作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不断革新的精神代表而被褒扬。但仔细想来,结合王安石变法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一看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初名云孙,字履善,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他生得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眼睛炯炯有神;他少年得志,二十岁就状元及第;他性格耿介,看不惯腐败无能的官员横行霸道扰乱朝纲,屡次上书揭发恶人罪行,在黑暗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岳飞的父亲叫岳和,母亲姓姚。岳飞属羊,生日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十五日。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穷。白天,他到野地里拾柴打草,晚上就跟着父亲读书识字。他的天赋有两样,一是记忆力好,学过的东西过目不忘
元丰七年(1084年),山东郓州教授李格非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时年四十岁的李格非,为这个女儿取名清照。李格非出身于书香世家,他与父亲都是北宋著名丞相韩琦的门下。韩琦是文武全才,与范仲淹齐名。当时边疆流传着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到了宋末,由于江西诗派的很多人都学杜甫诗,所以文学家方回把杜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号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他被尊为婉约派词宗,官至太学博士,任国史馆编修。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苏轼对他的才学大为欣赏。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参
佛印,法名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他是北宋云门宗的高僧,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他与苏轼交情深厚,留下了许多逸闻佚事。 话说有一回,苏轼与黄庭坚来到镇江,到金山寺里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名相。王安石从小聪颖过人,随着做官的父亲游历神州大地,眼界开阔。目睹了很多人世间的惨状后,文艺青年王安石便立下“矫世变俗”之志。 王安石中进士步入仕途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修堰挖塘,改善水利交通。宋仁宗在位时,王安石曾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南宋后期杰出的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文天祥坚持抗元,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他晚年的诗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于1060年前后上书,提出变法策略,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主张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1069年(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开始依靠宋神宗实行变法改革。因遭到保守派的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又是“苏、米、黄、蔡”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轼在词方面的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这样一位多愁善感、文才超众,而且从小生活安逸,在书香人家长大的女子,使我们这些后代人在谈及她时,往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定式思维——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们曾经是相互倾慕的朋友,只是由于后来的政见不同而成为一对政治冤家。他们各自恪守自己的政治理想,毫不妥协。但他们又保持着对对方人格的尊重,也许用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来形容王安
李清照是北宋学者李格非的女儿,21岁时嫁与名士赵明诚,夫妻皆好学诗文。然而不幸的是,丈夫赵明诚亡故,李清照随后即改嫁张汝舟。对于李清照改嫁之事,历史上一直有过争议,这一问题也成为后代学者探究的历史之谜。近代一些学者认为,李清照改嫁本无事实。
宋代中期,辽国、西夏屡屡入侵,内外矛盾加剧。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主张变法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新党”。“新党”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力图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但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猛烈攻击,由
宋太祖赵匡胤于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6年皇帝,到976年便撒手西归了。正史中没有关于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因此他的死因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成为历史上的一桩悬案。另外,赵匡胤死时,两个儿子尚在,却“传位”给了其弟赵光义,这在几千年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很多人反对?这是一场新旧党、保守与变革之间的争执。其中反对变法的头号人物则是司马光。司马光也不是等闲人物。他的文章道德,都足以和王安石相抗衡。王安石生活简朴,司马光不喜奢靡(闻喜宴独不戴花);王安石才高八斗,司马光学富五车(
王安石是一个志向非凡的人。王安石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读书过目不忘,作文动笔如飞。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满腹经纶,他在二十二岁那年,即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从此踏上仕途。与众不同的是,少年得志的他,既没有得意忘形,也没有飞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