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四行仓库保卫战——淞沪会战末期国军的不甘与抗争

时间:2024-07-16访问:9来源:历史铺

问题一:保卫四行仓库的是国军哪支部队?

著名的德械师

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中国方面已经向淞沪战场投入了超过70万部队,但鉴于海空军方面的巨大劣势,这些投入的部队如泥牛入海统统化为乌有。战至10月26日,上海市区的中国军队已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蒋介石为了博取国际舆论支持,遂命令顾祝同麾下的88师留守上海市区抵抗,而其他部队统统撤离。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向顾祝同提议:防守既出于政治目的,留守闸北的部队,实力多是牺牲,实力少也是牺牲。言外之意是不想留下整个师的人马当做老蒋的政治宣传工具,顾祝同考虑之后,采纳孙的提议,最后决定留下88师一个团,具体措施由孙决定。孙元良最后又采取了折中方案,只留下524团第一营防守,防守地点选在了闸北地区的四行仓库。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88师就是开战之前国军刚刚完成整编的三个德械师之一,而524团第一营是开战之初就投入的精锐部队,后经过五次人员补充,原班人马基本已损失殆尽。

问题二:“八百壮士”到底有多少人?

稍懂军事的朋友都知道,抗战时期国军一个营的兵力不可能有八百人(这还没算作战损耗),实际上当时撤入四行仓库的加上谢晋元副团长也才414人,这“加强”二字并不是指人数的补充,而是增加了两挺高射机枪。后来的“八百壮士”首次被爆出来,是经由英勇送旗的小姑娘杨慧敏之口,而她也是在询问谢晋元团副以后得知的。据后来被送往英租界的四行仓库重伤员回忆,他们被送出之前就被告知:若有人问起仓库内人数,皆以800告知。至于为何要谎报人数,我想这可能是为了迷惑日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吧。

问题三:为何选择四行仓库?

因为已是淞沪抗战后期,中国守军退守上海市郊,而市郊并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坚固建筑(即使有也已大多毁于日军空袭),四行仓库位于闸北地区,这里隔着苏州河就是英租界,日军不敢放手进攻,有利于减轻中国守军的压力。另一方面四行仓库是交通银行与“北四行”于1931年一同建设的联合仓库,它是闸北地区最高大的建筑,建设的十分坚固,连日军150mm的榴弹炮都不能击穿,更不用提75山炮了,而150mm以上的舰炮日军又怕一不小心打进英租界,造成国际纠纷,这也是四行勇士们可以坚守四天四夜的主要原因。

问题四:日军为何不敢趁势拿下英租界?

美国亚洲舰队旗舰奥古斯塔号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从军事可行性和政治影响两方面来看。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初,美国海军上将亨利·欧文就率领了一支由40余舰艇组成的舰艇编队进驻黄浦江,而英国在租界内不仅有 海军中将查尔斯指挥的海军陆战队,还从香港调来了威尔士燧发枪团的一个营,这些力量虽不足以抵抗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和那几十个甲级师团,但也足以让日军付出不小的代价。当时日本还未偷袭珍珠港,虽然与英美有冲突,但还没有到撕破脸的地步,贸然袭击英租界,不仅会遭遇损失,还要冒着被英美海军切断海上贸易线的风险,可谓是得不偿失,这也是英租界在开战之初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

虽然四行仓库最终失守,但四行勇士的抗争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积淀出的韧性,我以我血固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