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三国志通俗演义》所描述的汉末三国和小说形成的元明之际,其多元的社会形态与纵横思想盛行的战国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自然染上浓重的纵横色彩,这也必然在作品中留下显著的印记,而研究界对此似未给予应有
【内容提要】 《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其通俗性承载了民间潜在意识,同时又以其成书过程“历史积累性”完成了民间潜在意识的递嬗。由隋唐至元末明初,在民间三国故事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其所承载的民间潜在意识大致经历了隋唐时代的单纯心理娱乐性的需求,宋代的
摘要: 本文通过张思廉《玉笥集》、陶振《杀虎行》、瞿佑《乐府遗音》、《香台集》等文献,以及军备名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痛贬扬雄和元末明初诸人的题画诗等文化现象,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明初时才开笔,至洪武二十九年后,最迟也不能晚于永乐
摘要:学术界普遍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的故事内容是累积而成的,但又认为其文本是出自某一人之手,因此文本的成书不是累积而成,从而对其成书年代产生了种种分歧。从传播角度对这一问题重新思考,可以发现其文本的写定同样有一个累积或演变过程,其起
《三国志通俗演义》,实际上是说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它宣扬忠义,但不止于崇尚忠义。崇尚忠义只是它对臣民人格的要求。作为中国历史小说的扛鼎之作,它的独特审美价值,更主要的还在于宣扬了一种“三本思想”,那就是: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喜欢将历史上的两个没有正面交过手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对,想要在他们中间择选出一个更厉害的人来。今天就来说一说三国时期同为蜀汉阵营刘备手下的赵云和马超两位人物,他们虽然是同事,可是相互之间并没有进行过比拼,不像马超和张飞,那么